家里人過世后,兒女親戚為何要披麻戴孝?這個習俗和兩種動物有關(guān)
時間:2019/11/07 12:05 | 分類:古董文物以下文字資料是由(歷史新知網(wǎng)www.sviql.com)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后發(fā)布的內(nèi)容,讓我們趕快一起來看一下吧!
喪葬文化在我國也有很悠久的歷史了,直到現(xiàn)在,雖然國家大力推廣火葬,但是相關(guān)的活動還是取消不掉的,有一點最重要,那就是親人過世之后,他的兒女親人們是要披麻戴孝的,一般來說,越是親近的關(guān)系,孝服就會越重,這在我國也有各種各樣的講究,那么最早到底是怎么傳出來這個習慣的呢?
從三國兩晉時期,其實我國的喪服就已經(jīng)有了雛形,當時還有五服制度,不過也只是一個大體的框架。所謂的五服也就是根據(jù)和死者的關(guān)系確定出的五種不同規(guī)格的喪服,不管是從質(zhì)地還是手藝,都要根據(jù)服喪時間的長短來進行區(qū)分,這五服分別叫齊衰,斬衰,小功,大功以及緦麻。如果是子女兒媳的話,還要穿棉質(zhì)的衣褲,而這種喪服的制度來源,則是從一個流傳的故事里得來。
據(jù)說以前在太行山下有一個婆婆,她的丈夫早早過世,她后來也沒有改嫁,一直由自己拉扯兩個兒子長大,但是誰成想,這兩個孩子都不怎么孝敬,長大之后就各自為家,沒人愿意撫養(yǎng)老婆婆。倒是他們倆的日子過得不錯,所以哥倆曾經(jīng)和老母親說,等您過世之后,我們一定給您用更好的棺木,放很多很多貴重的陪葬品來孝敬您。
其實這話老婆婆也就是聽聽,兩個兒子是什么樣的品行她最清楚了,生前都沒時間來照看自己,死后怎么會那么厚葬自己呢?再說,就算有這樣的厚葬,對她也沒有什么用處。于是她后來將兩個兒子叫到身邊,囑咐他們說,自己過世之后,也不需要他們哥兒倆準備多厚的陪葬品,隨便找個什么東西將她的尸體裹住扔進黃河里就算了。哥兒倆一聽這話,心里都非常高興,難得不用花錢,他們倆當然也愿意照做,只是有一個要求,希望他們倆以后每天都能抽出一點時間去看看烏鴉和貓頭鷹。
雖然說不明白這是什么意思,反正不用花錢,照做就是了。結(jié)果時間一長,他們才發(fā)現(xiàn),貓頭鷹這種動物,竟然會在長大之后將自己的母親吃掉,而烏鴉卻恰恰相反,它們長大后會找食物給自己的母親吃。他們一下就明白了母親的意思,也想起了自己之前的態(tài)度,痛改前非,好好照顧了老母親一段時間,直到她壽終正寢。后來他們倆就模仿烏鴉的皮毛做了喪服為母親守靈,從那之后就有了披麻戴孝的說法。
【免責聲明】圖文來源于 ... ,如有侵權(quán),請聯(lián)系刪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