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劉荊州諫袁譚書---王粲(國(guó)學(xué)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)
時(shí)間:2021/08/28 12:31 | 分類:文章大全以下文字資料是由(歷史新知網(wǎng)www.sviql.com)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后發(fā)布的內(nèi)容,讓我們趕快一起來看一下吧!
【原文】
天降災(zāi)害,禍難殷流,初交殊族,卒成同盟,使王室震 蕩,彝倫攸斁(ㄧˊ儀 ㄌㄨㄣˊ侖 ㄧㄡ憂 ㄉㄨˋ度)[1]。是以智達(dá)之士,莫不痛心入骨,傷時(shí)人不能相忍也。然孤與太公,志同愿等[2],雖楚魏絕邈,山河迥(ㄐㄩㄥˇ窘)遠(yuǎn)[3],戮力乃心, 共獎(jiǎng)王室[4],使非族不干吾盟,異類不絕吾好,此孤與太公無貳之所致也。功績(jī)未卒,太公殂隕(ㄘㄨˊ除 ㄩㄣˇ允),賢胤(ㄧㄣˋ印)承統(tǒng),以繼洪業(yè)。宣奕世之德,履丕顯之祚[5],摧嚴(yán)敵于鄴都,揚(yáng)休烈于朔土,顧定疆宇,虎視河外,凡我同盟,莫不景附。何 悟青蠅飛于竿旌(ㄐㄧㄥ京),無忌游于二壘[6],使股肱分成二體,胸膂(ㄌㄩˇ旅)絕為異身[7]。初聞此問,尚謂不然,定聞信來,乃知閼(ㄜˋ)伯、 實(shí)沉之忿已成,棄親即讎(ㄔㄡˊ仇)之計(jì)已決[8],旃(ㄓㄢ沾)斾(ㄆㄟˋ配)交于中原[9],暴尸累于城下。聞之哽咽,若存若亡。昔三王、五伯(ㄅㄚ ˋ霸),下及戰(zhàn)國(guó),君臣相弒,父子相 ... ,兄弟相殘,親戚相滅,蓋時(shí)有之。然或欲以成王業(yè)[10],或欲以定霸功[11],皆所謂逆取順守,而徼(ㄧㄠ邀) 富強(qiáng)于一世也[12]。
未有棄親即異,兀其根本,而能全于長(zhǎng)世者也。
【注釋】
[1]彝倫攸斁:倫常敗壞。彝:常也。倫:理也。攸:所也。斁:敗也。
[2]太公:尊稱之語,指袁紹。
[3]「楚魏……」:楚,荊州也。魏,冀州也。迥遠(yuǎn):遙遠(yuǎn)。
[4]獎(jiǎng):杜預(yù)曰:「獎(jiǎng),助也。」
[5]奕世:累代。奕:重也。丕顯:指明顯。
[6]無忌:《史記》:「費(fèi)無忌得寵于楚平王,為太子建少傅,無寵于太子,日夜讒太子于王,欲誅太子。太子亡奔宋?!估钯t注:「竿旌、二壘者,謂譚(袁譚)尚(袁尚)也?!?/p>
[7]膂:脊椎骨。
[8]閼伯、實(shí)沉:閼伯:人名。生卒年不詳。為高辛氏長(zhǎng)子。因與弟實(shí)沉不合,遷徙至商丘。見左傳.昭公元年。
[9]旃斾:泛指旗子﹑旌旗,在此處指軍隊(duì)。斾:古同「旆」。
[10]以成王業(yè):如周公誅管、蔡之類。
[11]以定霸功:如齊桓公 ... 子糾也。
[12]逆取順守:古代從正統(tǒng)觀念出發(fā),認(rèn)為湯武以諸侯身分用武力奪取帝位,不合君臣之道,故叫「逆取」。即位后,偃武修文,法先圣,行仁義,合乎正道,故叫「順守」徼:招致。
【原文】
昔齊襄公報(bào)九世之讎(ㄔㄡˊ仇)[13],士匄(ㄍㄞˋ丐)卒荀偃之事[14],是故春秋美其義,君子稱其信。
夫伯游之恨于齊,未若太公之忿于曹也;宣子人臣承業(yè),未若仁君之繼統(tǒng)也[15]。
且君子違難不適讎國(guó),交絕不出惡聲[16],況忘先人之讎,棄親戚之好,而為萬世之戒,遺同盟之恥哉!蠻夷戎狄,將有誚(ㄑㄧㄠˋ竅)讓之言,況我族類而不痛心邪[17]!
【注釋】
[13]《史記》曰:「紀(jì)侯譖齊哀公于周,周夷王烹哀公。其弟靜立,是為胡公。弟獻(xiàn)公立,子武公立,子厲公立,子文公立,子成公立,子莊公立,子釐公立,子襄公八年,紀(jì)遷去其邑,是為九代也?!?/p>
[14]士匄卒荀偃之事:荀偃,晉大夫也?!蹲髠鳌吩唬骸杠髻葘⒅熊?,士匄佐之,伐齊。濟(jì)河,病目出,及卒,而視不可唅。欒盈曰:『其為未卒事于齊故也?』士匄撫之曰:『主茍終,所不嗣事于齊有如河!』乃瞑受含?!箘阂嘧鳌竸鳌?。同「丐」。卒:完成。
[15]伯游:荀偃字也。宣子:即士匄也。
[16]左傳曰,公山不狃曰:「君子違難不適讎國(guó)?!苟蓬A(yù)曰:「違,奔亡也?!故酚洏芬氵z燕惠王書曰:「臣聞古之君子,交絕不出惡聲?!?nbsp;
[17]誚讓:譴責(zé)。
【原文】
夫欲立竹帛(ㄅㄛˊ伯)于當(dāng)時(shí),全宗祀于一世,豈宜 同生分謗,爭(zhēng)校得失乎?若冀州有不弟之慠(ㄠˋ傲)[18],無慙(ㄘㄢˊ慚)順之節(jié),仁君當(dāng)降志辱身,以濟(jì)事為務(wù)。事定之后,使天下平其曲直,不亦為高 義邪?今仁君見憎于夫人,未若鄭莊之于姜氏;昆弟之嫌,未若重華之于象敖。然莊公卒崇大隧之樂,象敖終受有鼻之封。愿捐棄百痾(ㄜē),追攝舊義,復(fù)為母 子昆弟如初[19]。今整勒士馬,瞻望鵠立。
【注釋】
[18]冀州有不弟之慠:冀州:指袁譚弟袁尚。不弟:不悌。對(duì)兄長(zhǎng)或長(zhǎng)輩不恭順。慠:古同「傲」。
[19-1]鄭武公娶于申,曰武姜,生莊公及叔段。莊公寤生,驚姜氏,遂惡之,愛叔段,欲立之,武公弗許。及莊公立,姜氏為請(qǐng)京,使居之。段繕甲 兵,將襲鄭,夫人將啟之。莊公遂寘姜氏于城潁,而誓之曰:「不及黃泉,無相見也?!箶谥?。潁考叔曰:「君何患焉?若闕地及泉,隧而相見,其誰曰不 然!」從之。公入而賦:「大隧之中,其樂也融融?!菇龆x:「大隧之外,其樂也洩洩?!顾鞛槟缸尤绯?。事見《左傳》。
[19-2]《史記》曰,舜名重華。父瞽叟盲而舜母死,瞽叟更娶妻,生象。瞽叟愛后妻子,常欲 ... 舜。舜踐帝位,封弟象為諸侯。孟子曰:「象至不仁,封諸有鼻。仁人之于其弟也,不藏怒焉,不宿怨焉,親愛之而已矣。」鼻國(guó)在永州營(yíng)道縣北,今猶謂之鼻亭。
【注】這篇文章是王粲幫劉表勸和袁譚和袁尚兩兄弟所寫的信之一,另一篇為《為劉荊州與袁尚書》。
【作者】
王粲,字仲宣,山陽高平人,三國(guó)時(shí)曹魏名臣,也是著名文學(xué)家。其祖為漢朝三公。
王粲為"七子之冠冕",文學(xué)成就更高。王粲強(qiáng)記默識(shí),善算術(shù)行文;著詩、賦、論、議垂六十篇,有《王侍中集》。他以詩賦見長(zhǎng),《初征》《登樓賦》《槐賦》《七哀詩》等是其作品的精華,也是建安時(shí)代抒情小賦和詩的代表作。著名的文學(xué)典籍《昭明文選》中也有王粲的作品。建安二十二年卒,享年四十一歲?!锻豸尤?/p>
【譯文】暫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