訟陳湯疏--谷永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)
時間:2021/08/28 12:35 | 分類:文章大全以下文字資料是由(歷史新知網(wǎng)www.sviql.com)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后發(fā)布的內(nèi)容,讓我們趕快一起來看一下吧!
【原文】
臣聞楚有子玉得臣[1],文公為之仄(ㄗㄜˋ昃)席而坐[2];趙有廉頗、馬服[3],強秦不敢窺兵井陘(ㄒㄧㄥˊ行)[4];近漢有郅(ㄓˋ致)都、魏尚,匈奴不敢南鄉(xiāng)(ㄒㄧㄤˋ向)沙幕[5]。由是言之,戰(zhàn)克之將,國之爪牙,不可不重也。蓋『君子聞鼓鼙(ㄆㄧˊ皮)之聲,則思將帥之臣』[6]。竊見關(guān)內(nèi)侯陳湯,前使副西域都護,忿郅支之無道,閔王誅之不加,策慮愊億[7],義勇奮發(fā),卒興師奔逝[8],橫厲烏孫,踰集都賴,屠三重城,斬郅支首,報十年 之逋(ㄅㄨbu)誅[9],雪邊吏之宿恥,威震百蠻,武畼(ㄔㄤˋ暢)西海,漢元以來[10],征伐方外之將,未嘗有也。今湯坐言事非是,幽囚久繫,歷時 不決,執(zhí)憲之吏,欲致之大辟(ㄆㄧˋ屁)[11]。昔白起為秦將[12],南拔郢(ㄧㄥˇ影)都[13],北坑趙括[14],以纖介之過,賜死杜郵 [15],秦民憐之,莫不隕(ㄩㄣˇ允)涕。今湯親秉鉞席卷,喋血萬里之外,薦功祖廟,告類上帝[16],介胄之士靡不慕義。以言事為罪,無赫赫之惡。 《周書》曰:『記人之功,忘人之過,宜為君者也[17]?!环蛉R有勞于人,尚加帷蓋之報,況國之功臣者哉!竊恐陛下忽于鼓鼙之聲,不察《周書》之意,而 忘帷蓋之施,庸臣遇湯[18],卒從吏議[19],使百姓介然有秦民之恨[20],非所以厲死難之臣也[21]。
【注釋】
[1]子玉:楚大夫;得臣:其名。
[2]文公:晉文公。仄:傾斜。通「側(cè)」。側(cè)席而坐:謂困擾而坐不安穩(wěn)。參見《春秋》及《左傳》僖公二十八年。
[3]廉頗:戰(zhàn)國時趙將。馬服:馬服君趙奢,戰(zhàn)時時趙將。
[4]井陘:井陘口。戰(zhàn)國時趙之關(guān)隘。在今河北井陘縣西。
[5]郅都:漢將。見《酷吏傳》。魏尚:漢將。見本書卷五十《馮唐傳》。鄉(xiāng):與「向」同,沙幕:即沙漠。
[6]「君子聞……」:語出禮記.樂記。鼓鼙:軍中常用的樂器。后多借指 ... 。
[7]郅支:郅支單于(?-前36年),是匈奴的單于。閔:憂。愊億:憤懣鬱結(jié)。億:與「憶」同。
[8]奔逝:迅速前進。
[9]逋:亡也,逃走、逃亡。。
[10]畼:與「暢」同。漢元:謂漢初。
[11]大辟: ... 。
[12]白起:戰(zhàn)國時秦將,曾率秦軍攻取楚郢都,戰(zhàn)勝趙將趙括,取得長平之戰(zhàn)的大勝,后被秦王處死于杜郵。
[13]郢都:楚都。在今湖北江陵。
[14]趙括:戰(zhàn)國時趙括,趙奢之子。
[15]杜郵:地名。在今陝西咸陽市東北。
[16]告類上帝:謂以所征之國事祭告于天。
[17]「記人之功」等句:此引《周書》之文,已佚。
[18]通:對待。庸臣遇湯:以庸臣之禮對待陳湯。
[19]卒:終也。介然:猶耿耿。有心事。
[20]介然:猶耿耿,有心事。。
[21]厲:與「勵」同。
【注】陳湯,生卒年月不詳,字子公,西漢山陽瑕丘(今山東兗州東北)人,爵關(guān)內(nèi)侯。漢成帝時,陳湯 ... 受賄事發(fā),被罷免了官位。其后,他又誣稱康居所送質(zhì)子非王子,敗露后下獄被判死罪。太中大夫谷永為其求情,使其得免一死,免爵充軍。外戚王商和王鳳當政時,西域都護段會宗被烏孫軍隊包圍。兩王諮詢陳湯意見,陳湯判斷烏孫軍隊必敗,果如其言,于是王鳳復(fù)起陳湯為從事中郎,掌管幕府參謀事宜。后又被罷官,最后死于長安。
【作者】
谷永(前1世紀-前8年),西漢大臣,字子云,原名并,長安人。少年時博通經(jīng)書。漢元帝時為太常丞,漢成帝時歷任光祿大夫、安定郡太守,涼州刺史,太中大夫、光祿大夫給事中,北地郡太守,大司農(nóng)。多次上書解釋災(zāi)異。與王氏的四位大司馬王鳳、王音、王商、王根多有交情。
【譯文】
我聽說楚國因為有子玉、得臣,晉文公因此坐不安席;趙國有廉頗和馬服君趙奢,強大的秦國便不敢進犯井陘;近代漢朝有郅都、魏尚,匈奴則不敢從沙漠南下。因此可說,能征善戰(zhàn)、克敵制勝的將領(lǐng),是國家的爪牙,不可以不重視他們。這正是:君子聽到戰(zhàn)鼓之聲,則思念將帥之臣。我看關(guān)內(nèi)侯陳湯,從前擊斬郅支單于,威震蠻夷各國,所向披靡,一直打到西海。自漢朝開國以來,在疆域之外作戰(zhàn)的將領(lǐng),還從未有過這樣的戰(zhàn)功!如今,陳湯因報告失實而獲罪,長期囚禁監(jiān)獄,歷時這么久仍不能結(jié)案,執(zhí)掌刑法的官吏意欲致他死罪。從前,白起為秦國的大將,南伐楚,攻陷郢都;北擊趙國,坑 ... 趙括降卒四十萬,卻因極微小的過失,在杜郵被賜死。秦國百姓憐惜他,無不流涕。而今陳湯親執(zhí)武器,席捲匈奴,喋血于萬裡之外。把戰(zhàn)功呈獻在皇家祖廟,向上帝稟告,天下武士無不思慕。他不過因為說錯話而獲罪,并不是什么嚴重的罪惡?!吨軙氛f:『記人之功,忘人之過,這才適合當人君?!蝗R對人有勞苦之功,死后尚且要用車帷傘蓋將它們好好埋葬,作為回報,何況是國家的功臣呢!我恐怕陛下忽略了戰(zhàn)鼓的聲音,不領(lǐng)會《周書》的深意,忘記報答功臣的效勞,像對待平庸臣子那樣對待陳湯,終于聽從掌刑官吏的建議,將他處死,使百姓心中耿耿,有秦民那樣的遺恨。這不是勉勵大臣為國赴難效死的作法!